专家共话工业品“编码”标准化 统一编码是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

作者:【未知】

2022-06-01 08:46:16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  浏览量:

字号

专家共话工业品“编码”标准化 统一编码是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量工业企业遭遇了生产物资无法及时供应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数智化,供应链未能在不确定环境中敏捷反应,使得企业在面对原有供应商“停摆”时难以快速通过全国寻源,找到供应链替代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工业品商品标准化编码作为产业各环节实现数字化对接的必要条件,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品“编码”标准化,近日京东工业品联合国内专门机构、企业代表、品牌商共同举办线上论坛,围绕当前“标准编码”工作的难点、如何更高效“编码”等课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交流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主任李素彩首先强调了物品编码工作的重要性。她认为,当前,应当将统一编码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来重视,明确物品编码与标识作为国家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只有在完成物品编码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强统一管理,实施统一布局,才能减少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社会成本,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她谈到,社会中自然人有身份证,商品流通中商品也要有身份证,那就是“商品条码”,我国商品条码的推广和应用还会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我国编码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为经济社会中的所有物品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这是万物互联的前提。

  但从现实来看,当下物品编码标准化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工业生产中最基础的要素——工业品数字化为例,行业中一直存在着国标(GB)、德标(DIN)、国际标准(ISO)、日标(JIS)、美标(ASTM/ANSI)等多种标准。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很多企业在采购物资——尤其是搭建国际供应链的时候,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

  针对此类问题,中国船舶集团物资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尹涛,分享了中国船舶集团在建立开放共享的工业品标准化编码方面的实践。由于船海产业经营范围和供应链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中国船舶集团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物料描述不统一的问题。为了推动物资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国船舶集团物资公司正在建设实施采购需求提报及物料智能识别系统,利用NLP、深度学习、智能识别和搜索推荐等最新IT技术手段,将采购询价单的物料信息通过智能识别、去重、重组、自动赋码等手段形成一套统一的自动化物料识别系统,实现询价物资长描述自动识别和赋码,以更好的为供应链协同管理、数据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船舶集团物资公司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尹涛表示,工业品编码标准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各行业对物料管理的需求不同、编码标准不统一,同时工业品的制造商、供应商以及采购企业之间还在以传统手工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协同效率低,容易产生差错。而要系统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某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开放共享的工业品编码信息标准联盟,发挥各行业企业的领域优势,逐步建立信息标准共享和交易机制,才能构建制造业数据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应用的基石。

  京东工业品作为京东集团面向工业产业提供工业品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业务单元,一直将商品数字化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进行推动,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品“编码”标准化,京东工业品打造“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解决行业现有体系产品信息和参数不统一、属性不全的问题,为工业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奠定数据基础。京东工业品采销与技术部总经理王维表示,京东工业品一方面具有完善的供应链布局,与大量上游品牌商有着广泛的合作,能够更精准、全面地积累工业品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京东工业品在服务各行业企业的过程中,也对企业的需求和工业品的应用场景有着深刻理解,在推动工业品编码标准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墨卡托基础结构搭建完成后,京东工业品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不断扩充墨卡托的数据容量,以提高墨卡托在不同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截至目前,京东工业品墨卡托标准商品库已建设有四级类目,其中一级类目29个,末级类目超6000个,已与1500家工业品专业品牌合作进行数据对接,共建2500多个商品数据库标准模板并开展应用。随着京东工业品服务能力与生态的不断深化,这一数字仍然在持续增长之中。

  王维表示,未来,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将继续沿着“京东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路线逐步推进。我们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和工业企业参与到其中,一同完善工业品标准“编码”,共同推动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曹雅丽)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