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较劲马斯克 汉能李河君就该被嘲笑?

作者:严睿

2016-07-08 10:49:09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浏览量:

字号

当贾跃亭、李河君们把造车梦端上台面的时候,我们是否用过于狭隘的目光去看那些勇于尝试的人们?我们是否只会用结果倒推来论证成功的逻辑?无论成败,他们的动作就已经是在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了。

李河君造车了,汉能又引来一片哗然;上一次,汉能引发媒体和公众的瞩目是在去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暴跌46.95%,单日遭遇腰斩,一度坐拥1600亿元的李河君身价转瞬蒸发千亿。

“感谢做空者,让我反省和感恩,发现自身不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会。汉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已偿还大部分银行的钱,金融机构对汉能的信心已经恢复。”

7月2日晚,李河君驾着汉能“不插电”的新能源车,带着汉能在移动能源战略的新布局,在镁光灯下高调亮相,一扫积郁了一年多的阴霾。

一口气发布了四款“Hanergy Solar”命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李河君不忘撂话:“我们比马斯克强,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没有人想象并做到一个汽车在外面晒五六个小时就能驱动了,汉能是第一个。”

或许,这话在很多人听来可能过于桀骜不驯,但李河君就是这样的一个“狂人”。只是,同样的狂,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之下,世人能给马斯克的狂封神,却很难为李河君的狂点赞。

汽车,至今都被视作工业时代最具象征性的产物。中国人造车,从造车技术的舶来,到山寨的模仿,到大规模的并购,到改进的创新,再到自主技术的追赶……其实围绕着造车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我们一直未曾改观那种落后的自卑心理。

因此,当李书福提出“四轮沙发”的造车梦时,国人掷向他的只有奚落和揶揄;当贾跃亭以生态理念提出改变造车方式的时候,人们质疑乐视造车不过是圈钱而为;而当李河君以超前的技术,端出并不难以理解的产品时,我们仍习惯以眼界之内的想象去给它找茬挑刺。

今天,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大国崛起,中国人不仅要有政治自信、经济自信,更要有文化自信。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想象力,我们缺乏的是让想象释放的能力。所以,请不要用嘲笑去扼杀每一个追梦人的理想与情怀,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李书福、贾跃亭、李河君。

汉能的跨界逻辑

我曾多次造访汉能,对话李河君。不得不说,李河君是一个很会说服人的商业天才,他并不是靠多么激情、煽情的语言来打动你,而是以一个商人的独特逻辑,使你信服。

李河君大举布局新能源的时候,恰恰是在光伏产业陷入寒冬的低迷季。欧洲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全球最大的光伏能源市场萧条萎缩,加之欧盟国家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竖起的壁垒,使得出口欧洲市场占据七成以上销售份额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焦头烂额。

恰恰就是在所有人都不敢再砸钱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李河君却抡起重锤,开疆拓土。甚至很多行业内的人很诧异于汉能这个“外行”的做法太疯狂,但就这样,李河君几百亿的豪赌成就了汉能在光伏领域的地位。

李河君的独特逻辑还体现在汉能的另类技术路线上。国内光伏企业中,单晶硅、多晶硅是主流技术路线,但作为后来者,李河君认为如果汉能要介入一个做鞋子的作坊都能转型去做的事,恐怕难有什么好结果。

花了两年的时间,李河君跑遍全球光伏技术领先的企业去考察,最后选定薄膜技术作为汉能的发展方向。我也曾经问过光伏行业其他企业的老板,在他们看来,薄膜技术虽然是很有前瞻性的技术方向,但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去催化技术成熟,毕竟晶硅的光伏转化效率当时远高于薄膜技术,因此商业价值是个大问题。也因此,国内走这个技术路线的光伏企业极少,国际上的企业也不多。

如何权衡另类技术路线的选择带来的风险?如何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投资之间的失调?我把这个问题抛给过李河君,但在李看来,做实业犹如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永远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储备,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也就是几年间,全球光伏市场稳定复苏,中国光伏应用迅速发展,不仅给了全行业生机,也让李河君的光伏资产估值膨胀。而随着《第五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能源工业发展大思辨,汉能低位从美国人、德国人手里并购来的薄膜技术,已经不仅仅在实验室里领先全球了,在商业应用领域里的不断拓展,也吸引了更多产业资本进入薄膜技术领域。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河君是判断和选择是非常成功的。当然,汉能所掌握的薄膜这个核心技术还需要更大范围的产生商业影响力。这或许是李河君要跨界造车的一个重要动机。

且先不谈此次汉能4款新能源车的制造水平和未来商业化制造的问题,单就李河君跨界造车的逻辑看,汉能已经是个赢家了。

其一,汉能的薄膜技术需要一个能够制造广泛商业影响力,同时拉近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距离的抓手,造新能源车,再合适不过。李河君造新能源车的新闻远比在汉能国内外做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传播广度要大多了。

其二,眼下新能源车是一个投资关注度很高的产业领域,汉能此时切入并投入,恰好能坐享行业爆发的红利。这种市场时机的把握,是李河君所擅长的。

其三,新能源车最核心的是动力系统的问题,汉能的薄膜技术也的确适合作为汽车动力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且“不插电”这个梗确实要比充电桩还富有市场吸引力。汉能也把住了一个技术先机。

其四,经历了股灾的汉能,在资本市场还在灾后重建阶段,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恢复和坚定投资者信心的利器。造车这事,比单纯的技术进步,更容易提振外界对汉能的信心。

其五,薄膜技术不能光在汉能产品和技术记录上发扬光大,只有当它成为许多产业共同推动的方向,掌握核心技术的汉能才会有更大空间。所以,跨界造车能为汉能带来更多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

李河君何敢作梦

“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这是李河君常常会谈起的梦想,他说马斯克想改变世界,他也想改变世界。

但一直以来,汉能特别容易被外界误解。人们的目光也总是喜欢落在李河君的首富光环、隐秘的发家史,以及汉能的领域扩张与资本积累上。

其实,现在汉能造车也好,之前砸下上百亿进入光伏领域也罢,这些梦想相比李河君当年拿下金安桥水电站开发建设的经历来说,恐怕算不得多敢想。

当年水电等能源领域一直是国资的天下,民资就是小鱼小虾级的项目都难以染指,更别说是金安桥水电这种连国资都得反复掂量有没有能力去开发的巨型项目。

偏偏李河君就是敢做梦的主儿。借着政府对民资进入水电建设领域稍稍开的一条缝,李河君竟然给挤了进来,不但拿下了国企都梦寐以求的项目,而且取得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极具效率的开发建设了金安桥水电站。

金安桥一役,可以说奠定了汉能后来乃至未来发展的最稳固的根基。因为,金安桥每年为汉能提供了数十亿元的现金流,是李河君敢砸巨资进入光伏等新能源,同时敢选择超前技术路线的一个重要支撑。

现在,靠金安桥水电反哺的汉能光伏产业,也开始自供血,汉能的光伏电站以及薄膜户用发电系统等等都已经开始进账盈余。像李河君所自省的那样,如果汉能更懂资本,更善于利用资本市场,那汉能就有更充沛的力量来支持各种围绕着薄膜技术的跨界发展了。

其实,也不用怀疑李河君造车只是为了市场噱头和资本故事。家底殷实的汉能早就已经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核心汽车团队,也搜罗来上汽、泛亚、福特、麦格纳等汽车行业公司的高级人才。现任汉能太阳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高卫民就是在北汽和上汽工作三十余年的老革命。

这样的团队,看起来李河君是认真要造车的。至于汉能造车的成与败,没有必要过多评论,因为从产业角度而言,汉能跨界造车这个动作就已经是在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了。

至于李河君个人的成败,早就在金安桥的传奇经历中有了一个定论。剩下的,我们应当肯定的认为,那是一个商业英雄对于改变世界的梦想坚持。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