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蒙媛:想做老师的大师

作者:【*】

2018-05-15 09:11:24 来源:【工业电器网】  浏览量:

字号

蒙媛:想做老师的大师

文/张越月 徐文燕 敬怀超

如果不是别人介绍,眼前的这位就是蒙媛,我很难把身穿灰色洋装的女士,和那个已经工作22年的劳模联系在一起。

蒙媛简历里出现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电能计量,另一个是用电信息采集。两项都属于电力营销技术口的一线工作,完成起来需要能力、体力和耐力。所以想象中的她,是一个梳马尾、着工装、表情严肃但眼神明亮的中年人。

但面前的她,皮肤、身材管理得很棒,几乎没有皱纹和赘肉,一头长发柔顺地捋在右肩,将要坐下时,双手还轻轻地顺了一下裙摆。

唯一猜对的是眼神。谈到技术和工作时,蒙媛的眼睛会亮起来。说到较难的细节时,她会一边看着对方,一边耐心解释,但凡涉及创新、大数据、工作室有关的话题时,她会更为专注、语速也相对放慢。这才让我感到,她真是那个蒙大师。

“蒙大师”是周围不少同事对蒙媛的称呼,这来自她的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先是成为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8月,再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这个周一,蒙媛结束晨跑之后到了办公室,先麻利地处理一些用电信息采集的日常工作,中途还接了几个请教问题的电话;午休时,她抓紧时间补个妆,因为下午要在广安电力公司开设的“周周讲堂”上,给年轻的技术员工讲课答疑;晚上,她和工作室的两位徒弟一起吃了顿火锅,边吃边聊课题项目的进展,还不时给出建议。

看完她不断回答问题的一天,我半开玩笑地说,您这样不像大师,倒很像老师。蒙媛却很认真地告诉我,她最初的梦想就是当老师。


爱闯荡  爱挑战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北京女孩孙博,30多岁,但已经拥有三家自己运营的机构。武志红认为,她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与敢打敢拼的性格有关。而这种性格,正是由孙博宽松的家庭环境造就的。

蒙媛的成长环境,和孙博也有相似之处。虽然是独生女,但父母给了她很大的空间。蒙媛有长达10年的驴友经历,穿越、攀岩、登雪山、滑翔伞等看似很危险的项目,基本上都尝试过。“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都放手让我去做了。”她说。

在职业的选择上,家里也充分尊重了她的选择。

仪表专业毕业后,蒙媛先是在南充市电业局干了一年电能表计量。第二年,原属南充的广安独立划为地级市,她和广安电业局筹建处的30位同事一起,坐着大巴车来到这座新城。

与其说是新城,广安那时更像一座山城。一条华蓥山脉横亘而过,山脉西边的大部分区域是丘陵和小山,而山脉东边的邻水县,则基本是由连绵的大山组成。

最初,山给蒙媛带来的感受是生活上的不便。

因为多山,广安的居民并不多,加上搞建设需要炸山填地,筹建处附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灰尘漫天。很快,蒙媛就掌握了必备的“两大宝”,“第一个是雨靴,因为一下雨灰尘就变成泥浆,没有雨靴没法走路;第二个是打狗棒,那时候山里有很多野狗,随时可能跑过来。”她说。

但是,大山给工作带来的考验更大。

和蒙媛当时同在计量班工作的一位师傅告诉我,当时很多地方还没有高速路,特别是去多山的邻水县,要走很长的盘山路,大家很容易晕车,“基本上就是吐着去,吐着回来”。

但对蒙媛,这还不是最难的。“有一次要去给山顶上的一个工地项目装电能表,如果走大路,车上不去,走也需要很久,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一条工人摸索出来的路。说那是路,其实就是一个直通山上的洞,我当时左肩背着十几斤重的计量装置,右肩挎着由胶皮、钢、塑料等五层包装裹住的电线,就这样顺着梯子一步一步扛上去。”

在说到这些经历的时候,蒙媛的语气一直很轻快,还会开几个玩笑。因为她并不觉得当时很苦,除了年轻身体好,她觉得也和自己喜欢挑战极限有关。“穿越、登山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身处雪山上,前途漫漫、身体疲乏,但又不可能一个人退回去,所以只能咬牙走下去。这种对坚持的体验,在关键时刻总会让人受益的。”


做创意  做匠人

不难想象,喜欢半极限运动的蒙媛,是一个典型的射手女。

和其他星座相比,这个星座的人被公认为好动、灵活、喜欢新鲜事物、也不太坐得住。蒙媛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理想就不是这样日复一日的上班。但最近,她忽然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以自己的性格,也能把电能计量和用电信息检测做了20多年,而且越做越有感觉。

“人为什么总做不好事情,其实可能与能力关系不大,而是他没发现工作的有趣点在哪里。”蒙媛说。

工作室的一位徒弟告诉我们,师傅经常把“找兴趣点”挂在嘴上,她有句话说的挺对——“人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钻这个事情,只有钻研了,事情才能会越做越好。”

而让蒙媛钻进去的一个兴趣点,就是创意。

“现在很多人都说创意、创新,但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东西做出来就一直悬在报告书里,这是没意义的。要让创意和兴趣连上,让自己或周围的人从创新当中受益,这才是最关键的。”

蒙媛这种对创意的理解,来自一位师傅。那时候,她还是做电能表的室内检定的新人,而这位师傅原本是外勤司机,因为一次事故造成腿部残疾,所以改做内勤,并和她分在一个办公室里。

蒙媛说,很多人做事情不会动脑筋,但这位师傅不一样。没事时,他会拆下旧电能表里可用的零件,改造出很多“智能家电”。

“比如,20多年前的烧水壶都没有定时断电装置,但他腿不好,水烧开后不方便及时断电。于是,他就先记录烧开一壶水的水位、火力和时间,再把一个旧表里的定时器,装在烧水的电炉线路中间,等15分钟左右水烧开时,定时器启动,电炉就能自动断电了。”她说。

后来,受到师傅启发的蒙媛,也和团队一起做了很多接地气的创新产品,比如无需停电就能快速更换的新型电能表箱、让计量装置安装规范更高的集成式电能表接线板等等。而仅这两项发明,就让她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次拿到国家专利。

蒙媛说,发明的过程会很反复,因为无论是材料、尺寸都要尝试很多次,但产品最终做出来,还是感觉很值。因为既解决了问题,也学到了东西,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感受到匠人和工人的不同。

“对于后者,往往是别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而前者会先动脑筋,并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考虑为什么做,怎么做,然后再动手,就像我的那位师傅一样。”蒙媛认为,两者区别看似不大,但很重要,因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应该遵循匠人的思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会绝招  会感恩

除了做好匠人,蒙媛更大的抱负,是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给大师工作室的徒弟,让他们尽快成长。

但她也会有点着急。因为当下的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容易让徒弟失去两个最重要的东西:能力和态度。而她认为,要想成为真正“大国工匠”,这两点不可或缺。

这种认识,除了她的亲身体验,还与一个微信群有关。

2017年,在蒙媛的大师工作室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她也被拉进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的群。群里的成员,都是国务院颁发证书的技能大师。因此,蒙媛认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大国工匠,也听到了很多故事。

“群里有一位大师,是专门做战斗机的一个最精密的零配件。因为国内的数控机床水平不够,所以这么多年来,这种零件全靠他手工做出来。”在蒙媛看来,这种独一无二的手工,是他能够成为大国工匠的关键,也是当下最容易被忽视的。

她说,刚入行的时候,电能表还是机械表,上好一个齿轮都要练上大半年。虽然现在都用电子显示屏,不需要这样考验手工了,但独门手艺还是要的。因为“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绝招就是一种能力,永远是很重要的。”

去年,蒙媛还去拜访了一位群里的机床维修大师。那天,她跟着大师一起走在厂房里。走着走着,60多岁的老人忽然停了下来,蹲下身,捡起路上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放在自己的手里,等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放进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真的可以看出来,他对所在的企业有一种感情,而这种感情不仅来自他的素养,还有对企业发自内心的感恩。”蒙媛觉得,这种态度同样是年轻人成长路上普遍欠缺,但要尽快补足的。

在蒙媛的印象里,这个群看不到刷信息、推广告,大师们愿意分享的内容,是如何为企业多做一些事情、或者如何把细节工序打磨得更为精细的经验。

蒙媛把这些总结为一种“技术报国”的情结。现在,无论是正式给徒弟上课,还是私下摆龙门阵,她会经常和徒弟们说起这种情结,希望能够感染并且影响他们,毕竟“一个人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就从别人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接下来他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她说。


《能源评论》:您现在的时间主要怎么分配?

蒙媛:第一块是给我的本职工作:计量和采集,这块时间占得最多。第二块给教育培训,包括客户中心和大师工作室的培训,第三块是和创新研究相关的。

《能源评论》:做这么多事,每天的时间够用么?

蒙媛:时间是有限的,但关键看你怎么用。我的经验是有效率,不欠账,同时要做好时间管理。

《能源评论》:在最近的工作中,最值得花时间研究的事情有哪些?能否举一个例子。

蒙媛:大数据。因为现在的工作之一是用电信息采集,这一块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评论》:为什么对大数据这么有兴趣呢?

蒙媛:其实对电力营销服务很重要,因为数据量越多,我们分析出来的东西就越好,对提升服务才有实际价值。

《能源评论》:但是目前的数据量是否达到要求呢?

蒙媛:没有,因为带宽有限,目前的系统只能采集剩余金额、电量等基本数据,但实际上电压、电流这些数据都很重要。

《能源评论》:您对自己有什么计划吗?

蒙媛:我们团队已经获得了全国的QC小组,明年有机会能够把小伙伴们带到世界舞台上去展示,然后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更多人。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