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趋势,GE完成国内首个9F机组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

作者:【*】

2020-08-21 14:03:47 来源:【工业电器网】  浏览量:

字号

紧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趋势,GE完成国内首个9F机组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


●GE携手本地客户率先完成国内首台9F机组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

●改造后,机组最大变负荷速率提升至标准变负荷率的2.5倍,机组综合调频性能指标得到显著提升

●此次改造对国内在役9F机组提升灵活性、提高电网响应速率有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2020年7月17日—GE携手中国本地客户,顺利完成国内首个9F.03燃机机组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使燃机的最大变负荷速率提升至标准变负荷率的2.5倍,大大提高了机组对电网的响应速度。这是国内首次实施9F燃机机组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为全国其他各省市在役的9F燃机机组通过升级改造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机组收益提供了有益借鉴。


过去几年间,9F级燃机的快速变负荷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相应配备的机组在意大利与日本已成功投入商运。位于香港中华电力的9F机组在2018年也已经成功应用了该项技术。


随着近年来南方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燃气电厂的调峰需求不断增加,电厂的运行小时数降低,机组启停次数也大大增加,电厂迫切需要新的运营方式来迎接当下全新商业模式的挑战。同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电网负荷也在随时变化,更加要求火力发电机组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进行补充。快速变负荷技术可以配合二次调频来提高升降负荷率,解决燃气电厂对机组快速变负荷的实际需求,提高电厂对电网的响应速度,维护电网的稳定性。


“快速变负荷技术可以解决南方区域燃气电厂对机组快速变负荷的实际需求,提高机组对电网的响应速度。”GE天然气发电服务销售总监王玥表示,“2020年5月,南方某燃气电厂机组顺利完成了升级和调试工作,成为国内首批次完成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的机组。”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逐步完善,燃机联合循环电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适应较宽负荷范围内的运行,同时保持较高效率、更低的边际成本。GE 9F级燃机自身就具备十分优异的升降负荷率,其标准变负荷率为8.3%燃机满负荷/分,基本可以达到电网Kmax;搭载快速变负荷技术后,燃机的最大变负荷速率将提升至标准变负荷率的2.5倍,变动范围可达±21%燃机满负荷/分,最大负荷变化速率从±22兆瓦/分提升至±55兆瓦/分,大大提高了机组调节负荷的能力与对电网的响应速度,进一步巩固了燃机全网Kmax的优势地位,提高二次调频中标率。一旦中标后,补贴收益价格的计算也与调节负荷变化的速率呈直接线性正比关系。速率提高一倍,最终价格就提升为中标价的一倍,大大提升了电厂的二次调频补贴收益,为客户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提升。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调整广东部分辅助服务补偿标准的通知》,对广东执行部分辅助服务标准进行调整,旨在进一步发挥辅助服务补偿对提高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的激励作用。“电厂的9F机组接受快速变负荷技术升级后,调频性能较从前有了明显改善。”电厂用户表示,“在10至77兆瓦调频里程对应的调节速率下,机组的综合调频性能指标(K)有了显著提升,已由原来的1.6至1.8提升为2.6至2.9;优化控制参数后,340兆瓦减少到285兆瓦,机组60秒即可完成55兆瓦的负荷变化,成功达到目标设计值。通过提高K值,可提高调频里程补偿收益,有助于提升机组的经济效益。”


“很高兴GE的9F级燃机快速变负荷技术在中国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助力燃气机组提升电网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GE公司副总裁、GE天然气发电中国区总裁杨丹表示,“GE天然气发电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我们将持续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将先进的天然气发电技术引入中国,并结合本地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的本土化定制,与天然气发电企业共同应对新时代的市场挑战。”


关于GE


通用电气(GE)公司是全球数字工业公司,创造由软件定义的机器,集互联、响应和预测之智,致力变革传统工业。全球知识交换系统 - “GE商店”让所有业务共享技术、市场、结构与智力,每项发明都推动跨界创新应用。GE理解行业之需,讲述工业语言,以全球人才、服务、科技与规模,为客户创造非凡业绩。


关于GE天然气发电


GE天然气发电是全球电力行业的领军者,提供从发电端到消费端的全价值链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拥有世界一流的关键技术:燃气轮机、发电机、增材制造、混合发电、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和全厂解决方案。我们的客户遍布全球180余个国家与地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由GE的发电设备提供。GE天然气发电不断创新,并与客户携手,开发未来能源技术,以改进人们赖以生活的发电网络。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