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航天云网柴旭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作者:【*】

2019-01-14 09:04:5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量:

字号

高端对话:工业互联网助推新型工业化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孕育兴起,中国制造也再度站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工业互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突破智慧和机械的边界,建立起观念与行为的全新秩序,并悄然打造出一个崭新而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

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强劲助推器。

2018年必将是载入工业互联网历史的一年。

       这一年,工业互联网从一个行业话题和专业命题,发展成为一个各界参与的公众话题和热门的商业命题。在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的同时,工业互联网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台积电安全事件;国际巨头GE在该领域的巨额亏损;BAT的高调介入,互联网大佬们的惊人言论, “工业互联网姓工还是姓网”的行业争论等等。

但无论如何,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逆转;它必将肩负起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使命!

航天云网柴旭东: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航天云网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一员,非常自豪能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围绕企业上云、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2018年12月29日,航天云网总经理柴旭东在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互联网+”,并将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6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组建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倾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人民日报》在“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的系列文章中,也报道了航天云网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柴旭东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参加“工业互联网助推新型工业化”高端对话

在BAT们刚刚出发的领域,早已默默耕耘多年

工业互联网、to B、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下半场??这些都是这个寒冬中,最热的经济商业话题。虽然这些话题早就存在,只是现在因为BAT等互联网公司的高调杀入而成为“显学”,但实际上,很多植根于实体经济的公司早就布局于此。

在这个BAT们刚刚出发的领域,航天云网其实已经默默地起了个大早并在业内颇有影响。虽然航天云网正式起步于2015年,但实际上,航天科工最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建设航天云网的计划,这套系统在酝酿6年之后才正式推出。成立3年来,航天云网收获了一份非常耀眼的成绩单。

目前,航天云网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270万户,遍布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协作与采购需求金额达5763亿元,平台成交金额超3000亿元;境外发布需求超过51亿美元,国际成交达10亿美元;有92万台设备接入云平台,36万台设备在线??

茅台酒业、长城华冠汽车、老干妈食品、际华纺织、万和电气等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单位背后,都有航天云网这个“幕后英雄”。据介绍,借助航天云网平台进行柔性化生产协同制造及智能化改造之后,普遍缩减研发设计周期30%?45%,生产效率提高25%?60%,成本降低10%?30%,用工减少30%?60%,并实现了工业服务、工业设备和工业产品的社会化集成共享、优化配置和业务协同,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快速攀升。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先行者”,柴旭东从航天云网的角度分享了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与实践。他表示,航天科工是我国战略性新兴创新企业,又是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为什么要做工业互联网?这是基于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是内生需要,多品种、小批量是航天科工生产装备产品的典型特征,这对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有先天的需求;二是航天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制造业,高端复杂的航天产品制造需要大协作、大配套的工业体系,会涉及上千家企业;三是航天科工多年来在信息技术领域和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的积淀,对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拥有较深厚技术积累。为了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可以展开更大的布局。

在柴旭东看来,航天科工走工业互联网之路,一直都是在这样的内生需求上探索工业互联网与航天科工转型升级如何结合,进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支撑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

实际上,航天云网已经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将搭建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新平台,形成智能制造、工业软硬件、工业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行业标准,争取实现上线用户超过1000万家,平台年协作配套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

自主知识产权,三大模式打造新业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类似于一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安卓系统。航天云网的目标也是提供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品服务体系。但这并非易事,尤其是涉及到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主可控至关重要。

据介绍,航天云网的两大核心:INDICS(Industrial intelligent cloud system,工业智能云系统)+CMSS(Cloud Manufacturing Support System,云制造支持系统)全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INDICS于2017年6月15日发布,它与国际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处于同一水平,并在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更为丰富。据悉,INDICS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为各类企业提供普惠的免费服务与个性化的增值服务,INDICS国际云平台实现7种国外语言环境的上线运行,具备了为全球多个国家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条件。

而基于INDICS建设的云制造支持系统CMSS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发布,至此,航天云网确立了INDICS+CMSS的核心地位,具备了设备管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社会化协同制造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应用服务能力,成功经验已辐射推广至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诸多行业。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全面支撑他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云化转型发展。

但工业互联网这条赛道上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国际上有通用电气这样很早就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巨头公司,国内也有富士康、三一重工等制造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先锋龙头,当然更有虎视眈眈、希望把消费互联网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BAT们。

航天云网有何优势呢?柴旭东表示,航天云网拥有做工业互联网的三个必要条件:工业体系基础、信息技术基因、装备制造优势。航天云网会通过三类模式打造制造业新业态。

一是制造与服务相结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使得制造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即虚实一体化,进行完整的数字化应用;三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用丰富的资源来支撑各类企业的创新应用,为企业服务。

此外,柴旭东还特别强调,现在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就是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只有加上安全,才能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他说。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