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 网站首页 >>  电器杂志  >> 中国能源跑出加速度 >> 正文

中国能源

跑出加速度

文/本刊编辑部

数以亿计的私家汽车、遍布街道的华丽霓虹、来往穿梭的飞机和高铁??今天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你回首70年来的变化时,是否意识到,中国能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惊人速度!

社会用电量的变化、汽油价格起落、煤炭价格涨跌??能源形势的举手投足,从未像今天这样牵动着整个中国经济乃至普通百姓的神经。

穿过种种纷杂的现实表象,一个深刻而严峻的问题从未离开过国人和世界的视野:中国能源能否支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列车平稳前行?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能源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能源总量不断发展壮大,国内能源生产数量、能源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生产总量提高157.8倍,人均用能提高34.8倍,能源结构中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稳步上升,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能源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础性保障作用持续增强

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燃料动力,一直以来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地缘政治与国际外交等领域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6月29日,蜀州—丹景第Ⅲ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次送电成功。这条4次飞越铁路线,由169座铁塔连接的输电线路顺利投运,标志着四川又新增一条清洁能源消纳通道。

这是一条新的通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严重缺电”到“外送第一”,新中国成立70年,四川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攀升,输送能力持续突破。

四川电力工业的巨大发展变化只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石油、煤炭、天然气??能源各领域70年间也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经济的腾飞带动着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强烈的对比无处不在:

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7.8倍,年均增长7.6%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2018年达到1.9亿吨,增长1574.9倍,年均增长11.3%

原煤产量1949年仅为0.3亿吨,2018年达到36.8亿吨,比1949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7.1%

天然气产量1949年仅为0.1亿立方米,2018年达到1602.7亿立方米,增长22894.7倍,年均增长15.7%

发电量1949年仅为43.0亿千瓦时,2018年达到71117.7亿千瓦时,增长1652.9倍,年均增长11.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能源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源生产能力不足、水平不高。1949年,能源生产总量仅为0.2亿吨标准煤。经过7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生产逐步由弱到强,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一跃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充分发挥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不断刷新、变化的数字,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更为中国经济列车快速前行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一次次快速跃升之后,中国从能源供应的积贫积弱窘境,迈向当之无愧的“能源大国”: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从严重短缺走向有力保障,这是中国能源工业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所在。

 

从“一煤独大”到“清洁发展”:彰显大国能源责任担当

在人们的记忆中,早在60年前,做饭、取暖、火车驱动??都是用煤。的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中国经济是不折不扣的“煤炭经济”。

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煤炭已经开始逐渐淡出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动力也基本看不到煤炭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幅斑斓的生活图景: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燃气炉台、电采暖??

不久前的88日,借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召开之机,生长于天津的孙浩然第一次来到太原。“想象中,山西全是山体破碎、污染严重的地方。没想到,太原还有水质优良的天然水上赛道。”孙浩然说。事实上,在这次运动会上,太原西山一处运动场就是从电厂粉煤灰库改造而来。从城市污染源到体育休闲场地,这种改变令人敬佩,也是山西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对煤炭严重依赖的山西,正在掀起一场能源革命,踏上绿色发展之路。据山西相关部门统计,仅在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山西就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近9000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57%

山西实践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6.3%,其他品种如原油仅占比0.7%,水电占比3%

而到2018年,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已经下降到69.3%;原油占比稳步提高到1976年最高的24.8%后逐步下降,2018年下降到7.2%;天然气由1957年最低的0.1%提高到2018年最高的5.5%;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由1949年的3.0%提高到2018年最高的18.0%

与传统能源相比,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的飞速发展无疑更加意味深长:

2018年,中国核电发电量为2865.11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22%2018年中国核电发电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中的占比达到15.83%

2018年,中国风电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2%,比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2018年,中国清洁能源(包括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合计约22.2%

这些,都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缩影。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未来的能源形势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但中国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决不会改变。

就像汽油和电力是驱动汽车前进的动力一样,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驱动。历史上每一次能源革命都会带来一波产业革命,而抓住新一轮能源与产业革命机遇的国家就会顺势崛起,正如泥炭之于荷兰,煤炭之于英国,石油之于美国。在化石能源供应日益紧缺,化石能源利用又面临严格的碳约束之际,新能源革命已经发端。而在这一波能源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中,中国无疑走在了前面。

 

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上湾镇,有一个占地3000多亩的大型化工厂。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管道和反应器,在经过高温、高压和加氢20多个小时后,煤就变成像矿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脑油等高端油品。这里就是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生产线。

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总经理王建立自豪地说:“这条生产线可以说是国之重器,我国富煤、缺油、少气,把煤变成油,承载着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关键技术的国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已经从全部“跟跑”“并跑”,实现了部分“领跑”。

在影响着未来、充满着竞争的能源领域,科技水平既代表着当前的实力,更预示着未来的潜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的能源工业领域,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化石能源资源深度勘探和绿色开采应用技术取得进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大型天然气液化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步成熟,建成投运全球最大容量的80万千瓦水电机组,基本建立起完整的风电制造体系,光伏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一代燃料乙醇及新型地热、海洋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基本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

电力工业的科技实力更加显现突飞猛进之势:中国已全面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特高压建设核心技术,建成世界最高电压等级与最大容量的交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投运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和总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此外,中国在部分领域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技术产业,部分能源技术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向世界、开创世界水电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新纪元??这些载入世界能源史册的科技创新成果,都打着令人自豪的中国烙印,无不彰显出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分量。

在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进步的支撑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679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82.48万亿元,增长了34.5倍,年均增长9.5%

可以预见,随着“可燃冰时代”大门的开启以及更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日渐提升,话语权将进一步加强。

 

(本文由本刊记者肖冬梅执笔)

 

本站声明: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模仿、转载、抄袭及冒名中国工业电器网(cnelc.com)

中国工业电器网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意见/业务 | 帮助中心 | 在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键词推广: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战略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投稿: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工业电器网服务热线:400-688-6377 合作电话:021-39550999 传真:021-59142222 邮编:201812 信箱:cn@cnelc.com新闻投稿邮箱:news@cnelc.com

上海总公司地址:上海 金园一路999号(中国工业电器大厦) 法律顾问:浙江海昌律师事务所 江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42

上海易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2-2020

沪ICP备1000393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