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

全国机器人研究高校哪家强?

作者:【未知】

2016-07-11 08:48:11 来源:机器人网  浏览量:

字号

  工业4.0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选择工业机器人替换工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报告,仅2015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就高达6.6万台。尽管工业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然而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机器人工程师匮乏。

  机器人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靠普通的培训机构来解决机器人工程师缺乏的问题,基本是不可能的,更多地要依靠高校来解决。

  前段时间帮朋友的小孩填报高考志愿时才发现,现在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真的是少之又少,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哪些高校可以让你如愿以偿。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遍地开花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目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大量的机器人的操作、维护、保养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蔚然成风。

  山东省成立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山东省开设机器人专业及其方向的36所职业院校、16家涉及机器人生产制造及应用服务的企业成为首批联盟单位,旨在以产教融合为主导,搭建产、学、用的平台,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人才接轨,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全国机器人研究高校哪家强?

  广东今年共有15所高职院校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一共拟招生1300人,多所院校均表示招生人数会逐年递增,比如广东南方职业学院预计3~5年后该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在100~120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五年内该专业在校生达400人。

  浙江共有5所技工院校获得工业机器人的办学资格,其中,宁波第二技师学院表示,工业机器人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知识,以及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等知识,可以面向从事生产设备电气维修、调试、维护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不仅需要学习机械、电子、数控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和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等。

  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是西北首家开设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学校。

  高校机器人专业寥寥无几

  跟高职院校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6年前,全国所有高校是没有单独的机器人专业,有的只是各个高校从其他相关专业延伸过来的一个研发方向,比如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但是,从2016年开始,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有了转变:

  2016年东南大学开设机器人专业,国内第一个本科设立机器人专业的高校,专业将按自动化专业(类)招生,入学两年后再根据学生志愿及学业状况分别分流到自动化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

  与此同时,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机器人学院,从2016年开始招生,跟东南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有所不同的是,北京联合大学的机器人学院是面向先进机器人、智能汽车、无人系统等人工智能和应用领域,开设软件工程(智能软件)、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和自动化(智能控制)三个专业(方向),目标在于培养卓越机器人工程师、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创新人才。

  此外,广东工业大学新开的“机器人学院”则不面向高考考生直接招生,而是从机械、自动化、信息、计算机、数学、工业设计等6个专业的大一新生中进行选拔,据了解,今年广工机器人学院仍保持去年的招生规模,但专业将增加。广工教务处处长何汉武告诉记者,现在“机器人不缺,但研发机器人的高层次人才和使用的人才,都很缺乏”。他了解到,很多企业花重金购买高新机器人产品后,往往会因为人才缺乏而无法让产品得到最大利用。

  招生专家介绍说,随着机器人产业大热,相关专业随之升温。申请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未来会增多。

  机器人研究全国最牛的高校和研究所

  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机器人专业,但并不代表没有进行机器人的深度研究,据了解,在全国很多高校里面都有专门的机器人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比较牛逼的高校都有哪些?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全国最牛的几个机器人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南京机器人研究院

工业电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业电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工业电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工业电器网有权转载。
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公众号